倪瓒的书法风貌,都藏在他清逸脱俗的书画题跋中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09-28 浏览:123次

从倪云林整个人生其看小楷书写风格,我们可以说其早期是遒美精妙;中年是清婉简淡;晚年是清逸率意。目前,学界普遍认为倪瓒的小楷在60岁以后风格逐渐成熟,笔者也同意此观点。又因倪瓒早年小楷作品可见较少,因此我们不妨以其60岁为界,对他小楷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时期,即前期(早、中期)和后期(晚年)。因倪云林小楷作品大部分呈现在题跋处,且从他的小楷题跋作品来研究也更能见其笔墨功力。所以,我们选取了部分倪瓒前期和后期的题跋小楷作品,作简要分析。
图1元倪瓒秋林野兴图题跋原图纸本纵97、横68.5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
关于倪瓒前期小楷书风,明张丑《管见》云:“云林早年书法精美,其在至正初元者,妙有大令遗风。”明徐渭云:“瓒书从隶入。辄在钟繇《荐季直表》中夺舍投胎,古而媚,密而疏。”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》亦云:“云林书师大令,无一点俗尘。”从这些评价当中,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倪云林小楷格调高雅,最初学习也是深受二王、钟繇和褚遂良小楷影响。如前所述,倪瓒小楷多见于对画作的题跋。如《秋林野兴图》题跋(图1),是倪瓒39岁所书,属于较早的作品之一。根据题跋内容可知,此画亦为云林所作,结尾处并赋诗一首。从作品中明显可看出作者早期楷书受褚遂良的影响,起笔处多以露锋入笔,横画纤细但笔力强劲,波折明显,结体较扁,这种风格的小楷在他的很多题跋作品中也常常见到。
图2元倪瓒水竹居图题跋原图纸本纵53.5、横28.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《水竹居图》也有倪瓒的小楷题跋(图2),这是他43岁所作,并赋诗其上:“僦得城东二亩居,水光竹色照琴书。晨起开轩惊宿鸟,诗成洗研没游鱼。”形象表达了对于画中山水景色的爱恋之情。此作较其他小楷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,其用笔古拙且多波折有隶书遗意,结体较扁平,字的笔画之间疏朗有致,与画中树木的萧散相契合,古淡韵致又不失灵秀虚和。张丑曾对倪瓒此作大加赞赏,曾言:“元镇书法本自遒劲,旋就清婉。画品原初详整,渐趋简淡。世人但尚老笔纷披,而不知其蚤岁之精细,陋矣哉!”“而上方小楷题咏全师欧阳率更,自非寻常卷轴之可比拟。”可见张丑不仅肯定了倪的画作水平,对其小楷书法也高度赞扬。
图3元倪瓒梧竹秀石图题跋原图纸本纵96、横39.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《梧竹秀石图》是倪云林51岁所作,据画中题跋(图3)可知,贞居道师(张雨)将要去拜访王君章高士,因此倪作此《梧竹秀石图》寄给仲素孝廉题诗。张雨(1283~1350),字伯雨,号贞居之,又号句曲外史。元代诗文家、词曲家、书画家、茅山派道士。钱塘(浙江杭州)人。此书用笔随意自然,线条瘦劲,注重墨色变化,结构上形散而神聚,张弛有度,亦为佳作。
图4元倪瓒江渚风林图题跋原图纸本纵59、横31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
《江渚风林图》则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题跋(图4),倪瓒此时已58岁。题跋内容为:
江渚暮潮初落,风林霜叶浑稀。倚仗柴门阒寂,怀人山色依微。至正癸卯九月望日,戏为胜伯征君写此,并赋小诗。倪瓒。
据内容可知,此作是倪瓒为胜伯征君所写。“胜伯征君”即虞堪(生卒年不详),字克用,一字胜伯,号青城山樵。祖籍四川仁寿。北宋丞相虞允文之后裔,奎章阁四学士之一虞集(道园)的从孙,隐居长洲(今苏州),明洪武中曾任云南府学教授,好学有文。此书就作品而言,除了依旧具有唐楷遗风外,多了些行书笔意,如“怀”字最后一笔反捺带牵丝,还有“柴”字与“门”字、“风”字与“林”字、“徵”字与“君”字等,字的最后一笔相接处有牵丝连笔现象,多了几分生动活泼的气息,开始走向成熟。
倪瓒后期小楷书法已渐趋成熟,逐渐摆脱了前期精细谨严的书风,变得萧散致远,深得古淡天然之神韵。例如《致慎独有道诗札》是倪瓒晚年(62岁)作品的代表,是以诗歌的形式所写的一封书札。此信是作者写给有道先生(陈植)的,信札中描述了自身胸中不平之事,谈论了学者之道“必本之于诚”,意在与陈植诉说处世之道。此幅作品虽为小楷,但其中却带有行楷意味,许多字都出现了牵丝连带的情况,如作品中的“弦”“琴”“录”“和”等字皆可见连带笔画,使得作品整体灵动活泼。用笔爽劲而清妙,章法参差错落,萧散简远,饶有隶意。另外,像这种以小楷书体写信札的作品在古代来说也并不多见。
图5元倪瓒静寄轩诗文纸本纵62.9、横23.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《静寄轩诗文》(图5)是倪瓒71岁高龄时自作文并书写的。此作共分为三个部分,内容包括《邾伯盛氏小像赞》《刻古印文诗四韵》五律1首、《静寄轩诗》七绝3首。此帖上方篆书“静寄轩”和帖首篆书“静寄轩诗文”为张绅所书。“静寄轩”是邾伯盛的斋名,其人名珪,字伯盛,苏州人。师濮阳吴睿,习大小篆书,喜为人治印。此作品整体笔画劲道,毫无滞涩之处,结字略扁,内紧外舒,收笔时顿笔稳重,圭角突出,质朴遒劲有隶书笔意。
图6元倪瓒渔庄秋霁图题跋原图纸本纵96.1、横46.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
倪瓒《渔庄秋霁图》题跋于72岁暮年之时,其题跋云“此图余乙未(1355)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”(图6),《倪瓒年谱》对此予以确认:“七月二十日,题乙未所作《渔庄秋霁图》轴。”题跋同时也说明了此跋写于画作完成18年后“壬子(1372)七月廿日”。据“李日华《六砚斋》云‘王云浦有渔庄,倪云林写《渔庄秋色》赠之’。”可知,倪瓒作此画送给好友王云浦,18年后又见此画,知好友珍藏如故有感,作五言诗一首抒怀并题跋画上。倪瓒书此题跋时整体风格已然完全成熟,扁平之势更为凸显,用笔老辣劲道,已入化境。
倪瓒的小楷书法,由于受到其画风的影响,成为元代隐士文人中高逸一派的代表。他的那种简淡幽远的小楷书风,对后世很多书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,如文徵明、王宠、董其昌等人。在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中,文徵明曾说:“倪先生人品高轶,其翰札奕奕有晋宋人风气。”另外,因董其昌与他都讲求禅道,并云:“画家四忌,曰:甜、邪、俗、赖,倪从画悟书,因得清洒。”又言:“人谓倪书有《黄庭》遗意,此论未公,倪自作一种调度,如淡橄榄,时有清津绕颊耳。”在董其昌看来,倪云林的书法和画作一样,都有一种萧散简远的气质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,难得可贵。另外,在董其昌的小楷作品中,那种清淡简远的姿态,无疑也是深受倪云林书法的影响。清末李瑞清亦云:“倪迂书冷逸荒率,不失晋人巨矱,有林下风。如诗中之有渊明,然非肉食人所解也。”与董的看法似乎如出一辙。
不过,即便是像这样的书法名家,仍然会有其所失之处。如项穆曾指出:“下笔之际,苦涩寒酸,纵加以老彭之年,终无佳境也。”尽管如此,倪云林对于小楷书法的认知和创新之处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九州书画网 九州书画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